客服热线:021-31012552

江苏:推动绿色优质农产品向“质量提升”迈进

   2025-11-25 网易 103 0
核心提示:近年来,江苏省紧扣高水平建设农业强省战略部署,深入践行产业兴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发展理念,以“争当农业绿色发展先行者、农产品质量安全捍卫者、农业产业融合实践者”为目标定位,持续深化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

近年来,江苏省紧扣高水平建设农业强省战略部署,深入践行产业兴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发展理念,以“争当农业绿色发展先行者、农产品质量安全捍卫者、农业产业融合实践者”为目标定位,持续深化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产业规模、质量效益和品牌影响力同步跃升,走出了一条具有江苏特色的农业高质量发展之路,为全国绿色优质农产品产业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经验。

作为农业大省,江苏绿色优质农产品发展始终保持全国领先态势,总量规模稳居全国第一。截至今年9月初,江苏省已培育绿色食品企业4017家、产品8277个,中绿华夏认证有机农产品企业132家、产品322个,名特优新农产品212个,地理标志农产品141个,部省级基地达1181个,覆盖全省90%的乡镇,形成了“全域覆盖、全链贯通、全民共享”的产业发展格局。

四维协同发力,构建高质量发展矩阵

江苏坚持以“标准化、优质化、特色化、产业化”为核心方向,构建起基地带动标准化生产、质量引领品牌升级、特色赋能产业增效的“三级矩阵”发展格局,推动绿色优质农产品产业提质增效。

标准化生产筑基,筑牢食品安全防线。聚焦全过程质量管控,江苏分类推进各类生产基地建设,夯实产业发展根基。一方面,开展省级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创建,编制基地建设管理办法及系列技术指南,从选址、种植、养殖到采收、加工等环节制定标准化流程,指导生产主体规范操作。另一方面,建立地理标志农产品核心基地,实施部省两级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强化特色品种培育与品质保持,守护“土字号”“乡字号”品牌。同时,加强稻麦等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基地建设,通过“基地+企业+农户”模式强化联农带农,促进原料生产与绿色加工企业精准对接,实现从农田到工厂的标准化衔接。此外,江苏还集成推广绿色食品生产标准,制定绿色食品全程质量控制管理规范及生产日历,推广绿色防控、精准施肥、生态养殖等先进实用技术,让标准化生产理念深入人心,推动生产环节标准化全覆盖。

优质化供给扩容,丰富产业产品体系。围绕市场需求,江苏积极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绿色有机农产品发展,培育壮大产业发展主力军。目前,全省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中,绿色食品获证企业超210家,成为推动产业发展的核心力量。产品结构持续优化,绿色食品中粮油、果品、蔬菜、茶叶占比分别达37%、27%、22%、8%,畜禽水产、精深加工产品占比稳步提升,形成了多元化、多层次的产品供给体系,满足了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有机农业发展成效显著,15%的有机企业连续认证超10年,涌现出戴庄模式、秦邦模式等全国知名的有机农业生产标杆,为有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同时,江苏不断优化健全绿色优质农产品申报审查和证后管理制度规范与工作程序,建立起“申报—审查—认证—监管”全过程跟踪管理闭环,确保农产品质量稳定可靠,让消费者买得放心、吃得安心。

特色化营销赋能,激活绿色消费市场。为打通产销“最后一公里”,江苏多措并举加强产销对接,激活绿色消费市场。一方面,常态化开展绿色优质农产品宣传科普,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普及绿色消费理念,提升公众对绿色优质农产品的认知度和认可度。另一方面,积极组织生产主体参与农交会、绿博会等国家级行业展会,开设线上绿色优质农产品宣传专区,搭建品牌展示推广平台;举办“绿色优质农产品进万家”系列活动,分区域、分品类开展产销对接会,促进生产主体与商超、农贸市场、电商平台精准对接;率先开展绿色有机餐厅评价,已发展38家绿色有机餐厅,推动农产品消费场景升级;举办第三届长三角绿色优质农产品推广活动,促进长三角地区生产主体与餐饮企业深度合作,构建区域协同发展的消费市场体系,让江苏绿色优质农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聚焦重点任务,擘画未来发展蓝图

下一步,江苏将以问题为导向,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推动绿色优质农产品产业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实现产业发展新跨越。

聚焦质量提升,探索“双认证”新模式。强化绿色有机认证与低碳认证衔接,探索开展绿色有机与低碳“双认证”,研究熟化绿色低碳技术集成方案,推动产业向绿色低碳、生态环保方向转型。加强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完善从生产到消费的全链条追溯机制,实现农产品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筑牢农产品质量安全防线。

聚焦标准推广,降低生产经营成本。优化绿色生产标准体系,简化技术流程,降低生产成本和技术难度,编制通俗易懂的技术手册和操作指南,让中小生产主体“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加强技术培训与指导服务,组建专家团队深入田间地头开展“一对一”技术帮扶,推广先进实用技术,提升生产主体标准化生产能力,让更多生产主体享受到绿色发展红利。

聚焦产业发展,打造全链条新格局。围绕粮油、果蔬、茶叶、畜禽水产等重点产业链,培育一批优质龙头企业和单品冠军,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多维度推进优质特色产业强链补链延链,加强精深加工技术研发,开发高端化、个性化、功能化产品,提升产品附加值。健全优质优价机制,完善产销对接平台,畅通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加强品牌培育与推广,让绿色优质农产品卖出好价钱,激发生产主体内生动力,形成“生产有标准、产品有品牌、市场有口碑、产业有效益”的良性循环。


(责任编辑:小编)
下一篇:

50项机会清单发布!成都郫都区“天府水源地”特色农产品品牌推介会举行

上一篇:

“真金白银”支持现代都市渔业升级!厦门修订完善渔业发展政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1712326302@qq.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