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球狭鳕市场继续处于高位运行阶段,原料与半成品价格均未出现回调迹象。俄罗斯去头去脏(H&G)狭鳕报价稳定在每吨1650美元-1,700美元(25+规格),中国加工厂仍在持续间断性采购,显示出供应紧张与需求坚挺的双重特征。
根据UCN数据,目前美国与俄罗斯的PBO一次冷冻鱼片已全部售罄,欧洲市场在2025年B季度前将无现货可得。受此影响,中国二次冷冻狭鳕产品成为市场唯一可行的供应来源。业内人士表示,当前狭鳕价格已逼近近20年来的最高水平——上一次达到类似价位还是2008年,当时价格冲上1,800美元/吨,随后因全球金融危机及需求下滑而大幅回落。
通常年底随着鄂霍次克海产量上升,狭鳕价格会略有下降,但今年情况例外。俄罗斯供应商对2026年A季度的报价在每吨1,500美元,而中国加工厂报价约1,400美元,即便折中价也达到1,450美元,较今年一季度上涨约13%。原料成本攀升迫使中国加工企业上调二次冷冻产品售价以维持运营。10月份,中国出口的二次冷冻块冻FOB均价为3,250美元/吨(不含13.7%关税),俄罗斯PBO鱼片报价3,500美元/吨,美国产品则高达3,900美元/吨。
与此同时,其他主要白鱼品种价格同样高企。挪威大西洋真鳕报价继续上涨,1-2.5公斤去头去脏规格的CIF中国价达到10,900美元/吨,同比上涨约200美元;俄罗斯真鳕维持在8,800美元/吨的历史高位。挪威拍卖市场价格首次突破每公斤100挪威克朗,较去年上涨49%。尽管价格高企,但中国买家暂未成交,供应商选择暂缓出货,等待更高价位。
目前挪威与俄罗斯在巴伦支海渔业合作上仍陷僵局。由于Norebo Holding与Murman Seafood两家俄企受挪威制裁,双方尚未重启关于2026年配额的正式谈判。
在黑线鳕市场方面,价格暂时持稳。挪威800g+原料CIF报价7,450美元/吨,俄罗斯500g–1kg规格报价6,450美元/吨,成交量较前期下降。
整体来看,受制于配额收紧、制裁政策与国际需求不减的多重影响,全球底层鱼市场仍将维持高价态势。狭鳕原料与半成品供应趋紧,使得中国加工环节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短期内,二次冷冻产品将继续承担全球市场主要供应角色,而价格高位运行或将持续至2026年上半年。
客服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