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荷兰合作银行(Rabobank)最新报告,2025年全球罗非鱼产量预计将突破700万吨,主要增长动力来自中国、印尼、埃及、孟加拉国和越南等主产国。其中,越南在近两年加速扩张,正从区域性供应国成长为全球罗非鱼出口体系中的重要力量,与中国形成日益明显的竞争格局。
数据显示,2025年前九个月,越南罗非鱼出口额达到5730万美元,同比暴增332%,创近五年来最高水平。其中8月单月出口接近1000万美元,美国仍是主要市场,占比超过六成。得益于国内政策支持与企业灵活转型,越南水产企业在全球市场波动中迅速扩产、抢单,实现了“逆势突围”。
然而,这一快速增长并非偶然。当前中美贸易环境的变化为越南提供了“窗口期”。由于中国对美出口罗非鱼仍面临45%的高关税,加上美国对“芬太尼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中国出口利润空间受到挤压;而越南凭借较低的贸易壁垒、灵活的供应体系和较高的履约效率,成为美国买家的替代选择。越南的罗非鱼加工厂正加紧生产,部分企业已将出口重心从中东、南美转向北美市场。
相比之下,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罗非鱼生产国(年产超160万吨),仍面临原料供应过剩、价格波动和出口订单分化等问题。近期虽然关税下调至45%,但出口利润恢复有限,工厂收鱼价波动明显。行业人士认为,中国罗非鱼产业短期内仍将承压,而越南正利用这一时期的结构性机会,加快扩大市场份额。
不过,越南的快速增长也面临挑战。美国市场在第二、三季度集中进口后库存偏高,预计第四季度增长将放缓;同时,越南养殖规模与加工能力仍难与中国相比,生产成本受饲料、能源等影响仍处高位。若要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越南必须从“机会型增长”转向“结构型升级”,在产品质量、加工深度和品牌建设上投入更多资源。
行业分析认为,中越罗非鱼竞争将进入新阶段。中国在规模化生产、技术和加工链条上仍占绝对优势,而越南在贸易灵活度、政策支持和市场开拓上更具活力。未来几年,两国在美国、欧洲及中东市场的竞争势必更加激烈。
客服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