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渐浓,各类应季水果纷纷上市,秋梨、柿子、柚子、石榴等成为市民餐桌上的“常客”。其中,柿子凭借其独特的口感和养生功效,备受消费者青睐,但医生提醒,柿子虽好,食用时却有不少注意事项。
当下,街头巷尾的水果店里,柿子都被摆放在最显眼的位置。那一个个鲜红滚圆、饱满诱人的柿子,吸引着过往市民的目光,不少人都会停下脚步,买上一些带回家品尝。从口感上来说,柿子清甜软糯,令人回味无穷。而从中医养生的角度看,柿子更是一味不可多得的佳品。它性寒,归肺经、大肠经,具有清热化痰、止咳生津的功效。在干燥的秋季,吃些柿子能有效缓解咽喉不适,为身体补充所需的水分和营养,堪称贴合秋季养生需求的应季水果。一位正在购买柿子的市民表示:“秋天了,买些柿子吃,润肺化痰,对身体好。”
然而,柿子虽好,却并非人人适宜,也并非可以毫无节制地食用。豫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主治医师张帆指出,柿子性寒且带有涩味,在食用时需要特别注意搭配和食用量。中医强调食物的“五性归位”,柿子归干涩、寒性,归肺经和大肠经。它虽有清热化痰、止咳生津的作用,但应限制摄入总量。尤其是脾胃虚寒的人士,更要谨慎食用。因为柿子的寒性可能会加重脾胃虚寒者的症状,导致胃痛加剧,或者使平时就有的腹痛、腹泻情况更加严重。
在食物搭配方面,张帆医生特别提醒,柿子不宜与寒性食物、高钙食物、高蛋白食物大量同食,同时要避免空腹食用。比如螃蟹,其本身就是寒性食物,与柿子同食,极易引起腹泻;牛奶、牛肉等高蛋白食物,与柿子大量同食,可能会导致胃痛、腹胀等不适。空腹时,胃内胃酸分泌较多,柿子中的鞣酸等成分与胃酸结合,容易形成硬块,加重肠胃负担。
除了鲜食的柿子,柿饼也深受不少市民的喜爱。许多人认为,柿子做成柿饼后,寒性会降低。但张帆医生解释道,实际上,柿饼在制作过程中水分大量减少,糖分高度浓缩,含糖量非常高。即便是非糖尿病人群,过量食用柿饼也可能导致糖分摄入超标。而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更需要严格控制甚至避免食用柿饼。因为柿子中的糖分主要是单糖,特别容易引起血糖波动。
其实,除了柿子,秋日上市的秋梨、柚子、石榴等水果,也各自有着独特的养生优势。秋梨能润肺止咳、清热降火,对于缓解秋季干燥引发的咳嗽有很好的效果;柚子富含维生素C,不仅可以增强人体抵抗力,还能帮助消食理气;石榴则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与抗氧化成分,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补充营养。
张帆医生建议,市民在食用秋季水果时,应遵循“适量、对症”的原则。无论哪种水果,都不宜过量食用,以免因单一水果的属性或成分(如糖分、寒性)引发身体不适。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更需要优先选择低糖水果,并且严格控制好每次的食用量。只有科学合理地吃水果,才能更好地助力秋季养生,让身体在秋季也能保持健康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