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菏泽市召开2025年菏泽市“民生实事”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食品安全领域)——菏泽市食品安全工作新闻发布会。市市场监管局就菏泽市在破解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治理难题、保障农村群众“舌尖安全”方面,都有哪些工作做介绍。
据介绍,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是2025年中央16件群众身边具体实事之一。市市场监管局始终秉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将守护农村食品安全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和重点民生工程,摆在突出位置,出实招、用硬招,全力筑牢农村食品安全防线。
一是突出重点整治对象。以农村集贸市场、小作坊、小商店、小摊点、小餐馆以及食品批发商等为重点对象,以方便食品、休闲食品、酒水饮料、调味品、奶及奶制品、肉及肉制品等为重点品类,累计检查各类农村食品经营主体(包括食品销售者、餐饮服务提供者、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食品批发商等)12190余家(次)。
二是有效管控源头风险。对全市382家农村食品批发商进行了全面摸排,逐一建立并动态更新信息台账(包括主体信息、经营品类、供货范围、仓储地址等),将其全部纳入重点监管名录,实施“一户一档”管理,努力实现源头可溯、去向可查、风险可控。
三是充分发挥监督抽检的技术支撑和风险预警作用。针对以往问题多发、消费者投诉举报集中、安全风险较高的食品品种(如调味品、食用油、糕点、散装食品等)以及特定区域,组织开展靶向性监督抽检1576批次,其中不合格食品为46批次(不合格发现率为2.9%),按照“立即报告、立即下架、立即控制、立即溯源、立即查处”的工作要求,迅速启动核查处置程序。
四是始终保持高压严打态势。对监督检查、抽检监测、投诉举报等渠道发现的农村假冒伪劣食品违法行为,集中优势执法力量,深挖案源线索,重点打击制售“三无”食品(无生产厂家、无生产日期、无生产许可)、“山寨”食品、商标侵权食品、过期食品、劣质食品以及非法添加食品等违法行为。专项整治行动开展以来,全市累计立案查处农村假冒伪劣食品相关案件173起,罚没金额5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