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爱好者湘湘前几天在上海日行两万步,蛋糕、月饼、面包、冰淇淋吃到“扶墙出”。关键是,一分钱没花。哪里有这样的好事?答案是国家会展中心。
5月19日至22日,第27届中国国际焙烤展览会Bakery China 2025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举行。作为普通观众,湘湘把展会当作一场“试吃”盛宴。而更多的人,是带着使命来的。他们从全国各地,甚至是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远道而来,为的是在这个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焙烤专业商贸展会亮相,从而获客。
也是这几天,在距离国家会展中心35公里的新国际博览中心,来自75个国家和地区的5000余家展商齐聚SIAL西雅国际食品展(上海),带来了35万款新产品。
上海的展会多、规模大、专业性强,早已众所周知。数据显示,2024年1月至10月,上海就举办了各类展会活动602个,“会展之都”实至名归。
但真正有意思的,是展会所激荡的浪花。今年中秋节商超上架的新口味月饼,可能就源自原料供应商与食品加工厂商的一次洽谈;让法国人吃出“小时候的味道”的巧克力蝴蝶酥,也许是中国某家加工商为国际知名品牌做的最新研发出品。
而这一切之所以正在或即将发生,恰恰是因为这座城市所发挥的全球资源配置功能——当资本、技术、人才、货物、信息等资源要素在此流动、组合、分配,行业的上下游、横纵面便自然在此相连。
做生意,还得从上海“上岸”
来到上海,就是为了把产品卖向全世界。从事鸡肉制品生产的上市企业春雪食品,参加SIAL西雅国际食品展(上海)的目的很明确。5月19日开展首日,企业就与130余家专业采购商进行了洽谈,包括国内的大润发等商超,还有俄罗斯、英国、韩国的采购商。有16家客户与企业在现场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大集团赶着来抢占市场,小企业也不甘落后。“我们兴隆山楂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产的山楂含糖量高,口感比低海拔地区偏甜,适口性好。用我们的山楂馅儿做山楂糕,味道有保障。”说起自家产品,瑞祥食品(兴隆)有限公司的参展人员面露自豪。
瑞祥食品2021年在河北承德兴隆县的一个乡镇成立,员工只有20多人。这是他们第一次参加中国国际焙烤展览会。在偌大的展厅里,他们的展位并不起眼,但带来的冷冻糖葫芦串颇受欢迎,这让企业备受鼓舞。
他们坚信,长三角地区是国内最大的食品消费与供应链枢纽,也是中国食品工业最发达的区域,作为原料厂商,走向上海,就是走向了烘焙、饮料、餐饮企业等核心客户。
中国广阔的内需市场,也让外资企业看到了商机。在一家日资企业的展位,记者被粉色和紫色的土豆泥吸引,本以为是后期染色的,被工作人员“科普”后才知道,都是新品种的天然色,而这些土豆的产地是山东。
工作人员介绍,企业在山东租了一块地,头几年什么都没种,还引来村民好奇的议论。土豆在生长过程中对土壤有特定要求,等待实则是为了净化土壤。最开始,这些土豆加工后会直接运回日本销售,“但日本市场的需求毕竟有限,而我们又有核心的加工技术,卖给中国的烘焙、餐饮企业才是最有前景的选择。”为此,企业在国内找到了一家代理多个日本食品企业的经销商,其所在地就在上海闵行。
经销商云集上海,外资食品企业的总部往往也设在上海。据上海海关统计,2024年全年上海市进出口总值4.27万亿元人民币,其中,进口2.45万亿元。要和中国做生意,还得从上海“上岸”,已成为海外食品企业的共识。
如何科学计算上海成本
两个专业展会档期相撞,上海悦采芳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盛牮选择兵分两路,研发和采购人员去焙烤展,自己坐镇西雅展。“后者是国内食品行业展会中等级最高、类目最全的展览,国外买手特别多,是我们上海企业必须抓住的客群。”
悦采芳前身为中华老字号上海黄天源糕团食品,在沪从事食品生产近30年。相比食品加工生产厂商,盛牮对悦采芳有更明确的定位——上海食品企业。
说起来,有人可能觉得在上海生产烘焙糕点很“疯狂”,土地、人工成本高,哪有性价比?盛牮却觉得,成本账不应这么简单地算。“在这里,我们能第一时间了解国际金融走势、货源行情和政策信息,从而做好供应链管控的关键决策,还能采购最先进的生产设备,与国内外研发机构面对面交流……每一项都指向降本增效。”
举个例子。油脂是决定烘焙产品品质的核心原料,影响着生产成本和产品货架期。悦采芳要时刻关注国际局势和相关贸易政策,通过期货和现货两种手段进行采购,该下手时就下手,该囤货时就囤货。比如近期已在着手采购年底发货的烘焙西点制作所需的黄油。只有这样,才能控制成本、稳定出货,维持和国际大品牌长期合作。“从这个角度而言,上海企业必须保持高度敏锐,高度国际化,和一门心思做代工的工厂是不同的。”盛牮说。
上海企业的另一个特点,也是能够赢得海外买手芳心的重要因素,是舍得在自动化设备上“砸钱”。拿悦采芳落地宝山杨行的现代化食品产业园来说,经过科学设计的一条生产线,一天运行10个小时可以出货28000盒,效率远高于靠人海战术进行组装的工厂。同时,园区具有国际权威欧盟BRCGS体系认证,还通过了BRC体系A级认证。后者是全球性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被称为食品界的“国际通行证”。
由此可见,上海制造优势显著。食品行业如此,其他行业亦如此。2025年以来,上海工业经济延续了2024年“V形”筑底回升的强劲势头。随着上海“智造”力升级,还会带动更多本地制造质效提升。
专业人才助力翻越“应用大山”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体重管理”成为民生热词。随着“国家喊咱减肥”话题出圈,人们对健康食品的关注也越来越多。低GI(血糖生成指数)食品,迅速站上风口。在焙烤展上,记者注意到许多以低GI为卖点的产品,原上风物用燕麦吐司预拌粉制成的低GI燕麦吐司就是其中之一。
试吃前,原本做好了“比较难嚼”的准备,入口后却发现并非如此。通常来说,高比例燕麦粉的应用面临“几座大山”,例如加工适应性差、面团结构弱、口感粗糙等。“我们的研发团队拿到了燕麦酶解技术专利,通过生物酶定向修饰燕麦成分,从而显著改善其加工性能,提升烘焙品质。”企业负责人揭秘。
源于瑞典的知名燕麦植物蛋白食品品牌Oatly,就是采用专利酶解工艺将燕麦转化为营养液体食品,畅销全球。历时7年,从育种做起,原上风物研发团队也在去年底通过专利燕麦酶解技术,实现了全谷物产品矩阵的成熟。记者了解到,企业的5万亩自有燕麦种植基地位于山西和内蒙古,而研发中心就位于上海,研发团队还拿到了新加坡的风投。
有人说,现代企业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上海,正是人才荟萃之地。细数上海知名高校,比如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都开设了食品工程、生物工程相关专业,研究合成生物学与酶设计、工业酶制剂、发酵工程等前沿领域,为行业输送大量人才。
盛牮也提到,谁能找到蛋白质、生物代糖的优质供应商,谁就能在这场“低GI食品乱战”中占得先机。掌握着先进萃取技术的生物蛋白等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恰恰也集聚在上海。“近水楼台,给强强联手创造了更多机会。”
焙烤展上,记者还得知了一个信息,看起来技术含量不太高的冰淇淋制作,其实也大有讲究。湖南长沙一家冰激凌企业的负责人钱生透露,店铺所有员工上岗前都要先到上海,进行为期14天的集中培训。在这里,他们能从全球知名冰淇淋设备制造商开设的“冰淇淋大学”中国分部,学习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意式冰淇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