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新闻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专家教您如何识别好的普洱茶

2025-06-23 12:502930

“普洱茶是所有爱茶人的最后一站”这句话在普洱茶界流传甚久,普洱茶爱好者几乎耳熟能详。普洱茶具有越陈越香的特性,但其市场行情涨跌起伏、循环往复,是存茶人不可忽视的问题。

如何识别好的普洱茶?普洱茶要如何收藏才有价值?

与普洱茶结缘40余年的陈怀远,将普洱茶当成一生的事业——“山在、茶在、我在”。虽生在台湾,但陈怀远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在云南西双版纳的易武深山里,找茶、采茶、制茶。他对普洱茶的藏、喝、品,有独到见解。

如何识别好的普洱茶?

根据国标GB/T22111-2008《地理标志产品 普洱茶》的定义,以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经过后发酵工艺制成,具有独特品质特征的茶叶,才叫普洱茶。

从普洱茶的定义中可知,普洱茶是“后发酵茶”,这是区别于其他六大茶类的主要特征。后发酵茶具有越陈越香的特性。同时,大叶种的茶树内含物质丰富,随着时间发酵转化,茶汤滋味由苦涩转为醇厚甘滑,更具品饮价值。

陈怀远说,目前普洱茶市场并不缺茶,但缺的是好的普洱茶。

如何识别好的普洱茶?“普洱毛茶的品质、产地的地理条件、制程工序的完整性是最重要的衡量标准,其次是普洱茶存放的年份。”

陈怀远进一步解释,茶树的品种要好(即大叶种古树茶),树龄要老,生长环境的植被要好。这样采摘下来的茶叶以标准工艺制作后,经过干仓存放五年、十年、二十年,茶汤滋味变得更柔和且厚实。

也就是说,具有陈化潜力的大树茶,经得起品质考验,才是普洱茶茶友惜售的“金砖”。

不可否认的是,真正好的普洱茶让收藏者趋之若鹜,但随着市面上陈年老茶渐渐短缺,使得普洱新茶也成为抢手货,特别是“出身”好的新茶,更具收藏价值。

早年,陈怀远就主张:藏新茶、喝熟茶、品老茶。“现今不存新茶,他年哪有老茶喝,一代新茶续旧茶,才能使藏茶的传奇一再延续。”

普洱茶是转化快好,还是转化慢好?

因普洱茶的“后发酵”特征,决定了该茶品饮与存放时间的关系异常密切。那么,普洱茶是不是越存越好?存放过程中,是转化快好,还是转化慢好?

“转化快好还是慢好,是普洱茶圈的核心议题,没有绝对答案。”陈怀远说,如果要维持好的茶汤滋味、稳定的香气纯度,那就要转化慢;如果不讲究茶汤滋味,像香港人喝普洱茶,讲究效率,则希望转化快。

温度和湿度是普洱茶转化快慢的重要条件。转化快,要求温度、湿度要相对高;转化慢,要求温度、湿度要相对低。

具体存茶而言,温度一般要控制在30℃以内,且需避光。长期暴露在强光下,茶叶的湿度会失衡,茶叶表面变干变红,茶汤喝起来寡淡无味。相对湿度75%是一个临界点,低于75%,不容易产生微生物,茶饼的表面会有油亮光,茶汤滋味更醇厚;高于75%会导致微生物的转化,茶饼的表面就会暗沉。

那么,什么样的普洱茶适合长期存放?同样离不开茶叶品质与制茶工艺。

“出身”好的新茶,因产区、品种优秀,茶叶内含物质丰厚,茶香浓厚、茶汤鲜甜、入口顺滑,适合长期存放。同时,采用传统制茶工艺制作到位的茶,即炒青温度不能偏高也不能偏低,揉捻力度不重也不轻,这样制作出来的茶汤滋味会相对一致。

“好的普洱茶当年的口感就很好,如果存放五年、十年甚至更长时间,会越来越好喝。”陈怀远说。

“乌龙茶是茶的基础,普洱茶是茶的终点”

在陈怀远看来,中国茶叶可分为两条重要路线,一条是以工艺为代表的乌龙茶路线,另一条是以内质为代表的普洱茶路线。“茶路的基础是乌龙茶,终点是普洱茶。”

为什么这么说?

乌龙茶的工艺很复杂,采摘、萎调……烘焙,需经过十余道工序。制作过程的发酵程度不同,最后呈现的香型也不同,有花香、果香、蜜香等。

“你只要懂得乌龙茶的这些工艺,慢慢了解后,再去认识其他茶类就很简单。”陈怀远说,他自己对中国六大茶类的研究,便遵循这一原则。

“与乌龙茶一样,普洱茶的制作也需要多道工序,也具备丰富的香型。但普洱茶有一点难能可贵的是它的内含物质。”陈怀远分析道,普洱茶内含物质的产生,一是跟茶树的品种有很大相关性,普洱茶古树树龄达百年的有很多,甚至还有千年古树至今每年还可产茶;而乌龙茶中的岩茶茶树,拥有百年树龄的则较少。二是取决于它的后发酵特征,随着时间存放,内含物质越来越丰富。

普洱茶是陈怀远一生的追求,也是他的茶路终点。在《普洱茶录》一书自述中,陈怀远提及20余年来对云南古六大茶山之一——易武的坚守,他形容“普洱茶路真是一条艰辛漫长的路”。很多古茶树,生长在高山险境,不得不冒险探寻。

“好茶叶,是翻山越岭找出来的。好茶,是我用眼睛,看着它制造出来的。”将几十年的岁月投注于茶山,陈怀远更加坚定制茶人朴素的初心:找出好茶,做出好茶。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做好食品企业虫鼠害风险管理,构筑食品安全防线
在食品安全受到全社会高度关注的今天,食品生产加工企业面临的不仅是消费者的挑剔目光,更是法规与标准的严格审视。一次由病媒生物(如鼠类、蝇类、蟑螂等)引发的污染事件,足以导致品牌声誉崩塌、产品召回、法律追

0评论2025-08-01148

三伏天饮食安全指南,请查收!
农历“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时段,叠加频繁的降雨天气,高温高湿的环境为细菌、霉菌滋生创造了有利条件。吃进嘴里的东西稍不注意,就可能让肠胃遭罪。  快把这份三伏天饮食安全指南转去家庭群!全家老小照

0评论2025-07-30147

国务院食安办:针对婴幼儿食品、赈灾食品等加大日常监管力度!
近日,国务院食安办印发通知,要求各地食安办要切实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加强暑期、汛期食品安全工作,全力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通知要求:要督促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严格落实“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制度,全面排查

0评论2025-07-28211

食品安全宣传周—川渝两地市场监管部门联合守护川渝交界旅游景区食品安全
为进一步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深化两地市场监管一体化合作,确保川渝交界旅游景区食品安全。近日,广安市市场监管局联合重庆市渝北区市场监管局对华蓥山宝鼎光明寺食堂及周边食品经营单位开展食品安全检查

0评论2025-07-17176

河北沧州:严管农产品质量 筑牢“舌尖上的安全”
近日,在沧州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沧州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雷鹏表示,沧州市、县农业农村部门紧紧围绕“产管并重”主线,始终将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重大民生工程来抓。不断加强源头治理、过程管控和风

0评论2025-07-03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