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新闻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市疾控中心发布春节食品安全提醒:警惕亚硝酸盐中毒

2024-02-18 10:387510

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与身体健康,哈尔滨市疾控中心发布春节期间食品安全提醒。

什么是亚硝酸盐中毒?

亚硝酸盐中毒是指摄入亚硝酸盐或其前提物质引起的中毒。亚硝酸盐是一类无机化合物的总称,通常为白色或淡黄色粉末或颗粒,味微咸,易溶于水,摄入0.3-0.5g既会引起中毒症状,1-3g会致死。亚硝酸盐及其前体物质硝酸盐广泛存在于空气、水和食物中,胃肠功能紊乱的人群摄入含量过高的食品可能会引起中毒,多见于儿童。同时,亚硝酸盐也是国标中允许在肉制品加工中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因此存在与食盐、碱面混淆而误食的风险。

亚硝酸盐中毒的症状是什么?

亚硝酸盐是一种氧化剂,经消化道吸收后,能使血红蛋白转化为高铁血红蛋白而失去携氧能力,同时还能抑制正常血红蛋白释放氧,从而引起组织缺氧。中毒的特征性表现为口唇、指甲等皮肤、黏膜呈青紫色,一般在食用亚硝酸盐1-3小时内发病,最短仅10-15分钟,最长可达20小时。 其他典型临床表现还包括:神经系统症状如头晕、头部肿胀、耳鸣、黑朦、乏力、怕冷、手脚麻木等,严重者发生呼吸急促、抽搐、昏迷;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如何应对亚硝酸盐中毒?

1.立即前往具有专业资质的正规医疗机构进行有效地催吐、洗胃、导泻。

2.在医生指导下应用特效解毒剂亚甲蓝。

3.使用升压药物、呼吸机等对症支持治疗。

生活中亚硝酸盐来源和预防?

1.谨慎购买熟肉制品和调味品。亚硝酸盐为食品加工业中常见的发色剂和防腐剂,广泛用于熟肉、肉灌肠、罐头等动物性食品的加工。一般为白色粉末或颗粒,易与食盐、面碱等调味品混淆。

建议不购买、不食用来历不明或小作坊生产的即食熟肉或罐头食品;不使用没有标签的调味品进行烹饪。亚硝酸盐作为食品添加剂,需严格控制加工食品类别和用量,因此也不建议一般群众购买亚硝酸盐用来加工食品。

2.蔬菜及时食用,切忌食用长期保存的剩菜。菠菜、大白菜、甘蓝、韭菜、萝卜、芹菜等常见蔬菜中含有大量硝酸盐,若存放温度过高,在硝酸盐还原酶作用下,硝酸盐可转化为亚硝酸盐。

3.家庭自制腌制蔬菜要慎重。腌制蔬菜的工艺或储存方式不当也会引起细菌滋生并产生亚硝酸盐,一般蔬菜在腌制8-14天后亚硝酸盐含量达到高峰,20-30天后逐渐降低。

4.避免将苦井水作为生活用水。部分地区地层中亚硝酸盐含量较高,井水因此出现苦味,长期饮用苦井水或使用苦井水进行烹饪也极易引起亚硝酸盐中毒。

特殊风险提示

春节期间,人员流动大、聚会活动密集是聚集性食源性疾病的高发时期。应发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不宜一次性购买、制作过量食品,避免因摄入长期保存的剩菜剩饭引起的肠源性亚硝酸盐中毒。集体聚餐特别是农村宴席,要严格厨房人员管理,烹调须专人负责,不建议使用亚硝酸盐加工食品,更换调味品前要仔细核对食品标签,不使用没有标识或来源不明的调味品,避免误食误用。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做好食品企业虫鼠害风险管理,构筑食品安全防线
在食品安全受到全社会高度关注的今天,食品生产加工企业面临的不仅是消费者的挑剔目光,更是法规与标准的严格审视。一次由病媒生物(如鼠类、蝇类、蟑螂等)引发的污染事件,足以导致品牌声誉崩塌、产品召回、法律追

0评论2025-08-01148

三伏天饮食安全指南,请查收!
农历“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时段,叠加频繁的降雨天气,高温高湿的环境为细菌、霉菌滋生创造了有利条件。吃进嘴里的东西稍不注意,就可能让肠胃遭罪。  快把这份三伏天饮食安全指南转去家庭群!全家老小照

0评论2025-07-30147

国务院食安办:针对婴幼儿食品、赈灾食品等加大日常监管力度!
近日,国务院食安办印发通知,要求各地食安办要切实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加强暑期、汛期食品安全工作,全力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通知要求:要督促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严格落实“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制度,全面排查

0评论2025-07-28211

食品安全宣传周—川渝两地市场监管部门联合守护川渝交界旅游景区食品安全
为进一步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深化两地市场监管一体化合作,确保川渝交界旅游景区食品安全。近日,广安市市场监管局联合重庆市渝北区市场监管局对华蓥山宝鼎光明寺食堂及周边食品经营单位开展食品安全检查

0评论2025-07-17176

河北沧州:严管农产品质量 筑牢“舌尖上的安全”
近日,在沧州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沧州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雷鹏表示,沧州市、县农业农村部门紧紧围绕“产管并重”主线,始终将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重大民生工程来抓。不断加强源头治理、过程管控和风

0评论2025-07-03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