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高凌朗
编辑| 汪戈伐
图片来自企业网站
天邦食品5月8日晚间公告,已与厦门建发物产有限公司和南宁漓源粮油饲料有限公司签署《重整投资协议》。
按照协议,两家投资方将各自支付3.7亿元,以每股1.85元的价格获得公司2亿股转增股份,合计投资7.4亿元。
公告当天下午,天邦食品股价在短短几分钟内便从3.38元快速拉升至涨停价3.59元。然而次日股价却大幅下跌8.36%,收于3.29元;5月12日收盘时继续下挫2.74%,报收3.2元/股。
我们分析认为,尽管有重整投资人入驻,但截至 2025 年一季度末,天邦食品总负债仍达 98.68 亿元,负债率为 71.79%,可能让投资者对公司未来的发展存在担忧,颇有“利好出尽是利空” 的意思。
无论如何,这一合作发生在天邦食品刚刚于摘掉"ST"帽子后第三天,标志着经过9个月预重整期的天邦食品终于找到了资金支持。同时,宁波中院已批准将预重整期限延长至2025年11月9日,为公司提供了更多缓冲时间。
天邦食品创立于1996年,最初专注于特种水产饲料。2007年深交所上市后,公司于2013年收购艾格菲农牧的生猪养殖资产,正式进入生猪养殖领域。
然而近年来天邦食品业绩大幅下滑,财报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4年期间累计亏损21.52亿元,其中2021年亏损高达44.62亿元。
之所以出现巨额亏损,主要是因为天邦食品在行业周期下行期间仍坚持盲目扩张。2021年至2023年,生猪行业进入价格低谷,例如2023年商品猪销售均价仅为每公斤14.75元。
然而,天邦食品生猪出栏量却由2019年的243.94万头激增至2023年的711.99万头。这种快速扩张导致固定资产等长期资产占比高达81.43%,资产流动性下降,变现能力受到严重制约。
猪价下跌导致天邦食品需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和生产性生物资产减值。2021年计提消耗性生物资产跌价准备9.89亿元,2023年计提存货减值21.68亿元,进一步加剧亏损 。
2024年5月,由于持续亏损和经营能力存疑,天邦食品被实施ST处理。当时天邦食品资产负债率接近87%,债务压力巨大。
2024年8月宁波中院裁定对天邦食品进行预重整,彼时公司金融机构逾期债务已达2.23亿元。
面对困境,天邦食品开始全面自救。公司通过出售参股公司史记生物股权回血,同时清退低效产能,包括关闭多个母猪场和育肥场。公司还实施了"北猪南调"策略,将资源从山东等北方地区转移至华南市场。
这些措施使得天邦食品育肥成本从2024年一季度的16.27元/公斤下降到四季度的13.93元/公斤。
经营策略调整成效显著,尽管2024年生猪销售量同比减少16%,但通过成本控制和市场好转,天邦食品自2024年第二季度起连续三个季度扭亏。
2024年全年业绩显示,天邦食品归母净利润达14.59亿元,扣非后净利润2.57亿元,同比实现大幅转盈。资产负债率也降至72.58%,比2023年末下降了14个百分点。这些改善使公司符合了摘帽条件,于2025年5月6日正式撤销ST标记。
此次入股的两家投资方各具特色。建发物产作为厦门建发股份旗下全资子公司,主要经营农产品供应链。
2024年该建发物产营收超过1130亿元,年处理农产品近3500万吨。多种农产品如玉米、高粱等的进口量在全国排名前三。
南宁漓源则隶属于桂林力源粮油食品集团,专注饲料生产销售。2024年数据显示,该公司饲料销量达737万吨,同期实现净利润9.16亿元,同比增长95.4%。
投资双方与天邦食品业务高度关联。2024年12月,天邦食品就已与建发物产签订饲料合作协议,由建发物产提供符合天邦要求的原料。
这种"国企供应链+民企产业链"的组合,有望帮助天邦食品降低采购成本,优化供应结构。
尽管前景向好,天邦食品仍面临多重挑战。
另外,2025年一季度末数据还显示,天邦食品流动负债79.16亿元远高于流动资产25.48亿元,短期债务压力仍大。此外,公司产能利用不足也是突出问题,母猪场和育肥场的满负荷率均不到50%。
对此,天邦食品计划在2025年通过子公司"嗨客猪管家"引入外部合作商,盘活空置猪场,争取将能繁母猪存栏从目前的26.2万头提升至40万头。同时,此次7.4亿元的投资款将用于清偿债务,剩余部分补充流动资金。
目前看,天邦食品的转型故事还在继续。从养殖巨头到濒临破产再到重整复苏,公司能否借此机会彻底解决债务和产能问题,最终答案将在2025年11月预重整期结束时揭晓。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文内信息或所表达的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请读者谨慎作出投资决策。
内容沟通请联系:禾苗 15601300818 (微信同号)
更多内容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