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21-31012552

秋刀鱼产业观察:资源波动下的渔业格局与市场转型

   2025-11-03 网易 129 0
核心提示:秋刀鱼(Cololabis saira)是一种典型的洄游性中上层鱼类,隶属于竹刀鱼科秋刀鱼属。因其体形修长如刀、盛产于秋季而得名,是北太平洋温带海域重要的经济鱼种。主要分布在北纬18°至67°、东经137°至西经108°之间

秋刀鱼(Cololabis saira)是一种典型的洄游性中上层鱼类,隶属于竹刀鱼科秋刀鱼属。因其体形修长如刀、盛产于秋季而得名,是北太平洋温带海域重要的经济鱼种。主要分布在北纬18°至67°、东经137°至西经108°之间,集中分布区包括日本海、白令海及北太平洋西部公海。其适温范围为10——24℃,最适生长温度约15——18℃。秋刀鱼生命周期短,仅约两年,但繁殖力强、资源更新快,是北太平洋公海渔业管理中的关键物种之一。


  从生态学角度看,秋刀鱼在海洋食物链中居中层位置,以浮游动物为食,同时又为鲐鱼、鲨鱼、鲸类等大型掠食者提供能量来源。其资源量受海洋温度带与黑潮、亲潮交汇区位置变化的显著影响。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北太平洋海洋结构变化,秋刀鱼主要洄游带持续北移、远离沿岸,使传统近海渔场资源密度下降。日本水产厅与中国、韩国、俄罗斯及台湾地区的研究均显示,自2008年以来秋刀鱼总资源量下降超过80%,渔获总量由35万吨降至不足10%。

  在资源衰退背景下,北太平洋渔业委员会(NPFC)自2020年起实施秋刀鱼配额管理制度,2025年公海总允许捕捞量(TAC)降至20.25万吨,其中日本获配9万吨,中国大陆3万吨,台湾地区6万吨。这一制度在抑制过度捕捞、促进资源恢复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资源调查结果显示,公海秋刀鱼生物量较上年略有回升至约110万吨,但仍为近22年内第六低水平。

  尽管资源形势严峻,今年秋刀鱼个体质量明显改善。根据中国远洋渔业协会与日本FRA(渔业研究教育机构)监测数据,2025年秋刀鱼平均体重达120——140克,较近年提高15%以上,大规格渔获比例上升至40%,脂肪含量高、肉质更佳。这使得2025年在北海道、舟山等主要渔港出现集中上岸现象,部分港口因运输能力不足而需暂缓出港。

  秋刀鱼的产业链特征明显:上游为远洋捕捞,中游为冷链加工与储运,下游涵盖餐饮、零售及预制菜市场。其肉质鲜嫩、富含EPA、DHA和高质量蛋白,具有显著营养价值,是深海高脂肪鱼类代表。每100克秋刀鱼含约20克蛋白质和1000毫克以上ω-3脂肪酸,有助于心血管健康与脑部发育。

  价格方面,受今年渔获集中及出口受阻影响,国内市场秋刀鱼价格出现明显回落。浙江舟山口岸数据显示,大规格秋刀鱼批发价从2024年的3.2万元/吨降至1.85万元/吨,中规格降至1.6万元/吨,为近五年低位。虽然价格下滑对渔业利润形成压力,但也为市场消费扩容提供契机。

  与此同时,产业界在探索养殖替代路径。玛鲁哈日鲁株式会社(Maruha Nichiro)近期宣布成功实现秋刀鱼人工养殖,从卵至成鱼仅需半年,可望年产两批。这一突破为秋刀鱼产业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新思路,标志着从捕捞型向养殖型渔业体系的技术转变。

  总体来看,秋刀鱼作为北太平洋典型洄游鱼种,其资源波动折射出气候变化、国际渔政与产业竞争的多重矛盾。未来发展方向应聚焦于科学配额管理、种群监测精细化及养殖技术创新,以实现生态可持续与产业价值的双重平衡。


(责任编辑:小编)
下一篇:

何为绿色农业?绿色农业该如何发展?

上一篇:

榆林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研讨会暨“三项改革”科技成果推介会举行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1712326302@qq.com
0相关评论